2025年4月21日—23日,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辦的中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召開。生態環境部生態司二級巡視員井欣、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督察專員李國墅、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政策規劃辦公室Patcharasorn Karatna、勐臘縣副縣長熊朝陽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全占軍主持開幕式。
會議合影
井欣強調,中泰兩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積淀深厚,承載著重要使命,兩國應加強政策交流、技術合作和區域協同,共同應對生物多樣性跨境挑戰,推動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李國墅指出,COP15的成功舉辦不僅向世界展示了云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成果,還為云南生物多樣性治理注入了強大動力。云南省將全面加強統籌管理,爭做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的表率和實踐樣板。泰方代表Patcharasorn Karatna指出,在中泰建交五十周年之際,雙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具有深遠意義,希望研討會能助力深化合作,為鞏固生物多樣性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兩國長期友好關系貢獻力量。熊朝陽對在勐臘縣參加會議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表示勐臘將積極助力中泰生物多樣性合作,為推動該領域的保護工作貢獻勐臘智慧和力量。
會議期間,來自中泰雙方政府部門代表、生物多樣性領域專家開展了生物多樣性政策對話、信息與經驗交流。雙方就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情況、生物多樣性政策制定與創新、保護地體系構建、技術賦能生物多樣性保護、跨境合作的深化以及全社會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治理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雙方明確表示,將依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泰方機構建立穩固伙伴關系,進一步深化合作,明確在政策協同、生物多樣性監測、就地保護以及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具體合作內容、預期成果與關鍵時間節點,確保各項合作能夠落地見效,為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會議期間,參會代表還前往勐臘鎮會龍村實地調研考察西雙版納州退化橡膠種植區熱帶雨林恢復示范建設項目和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瀕危植物遷地保護情況。
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誼金色50年”,中泰兩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和良好的合作基礎。此次研討會進一步加深中泰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相互理解,為深化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確保保護成果惠及兩國人民奠定了基礎。
會議得到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勐臘縣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泰國戰略613公司大力支持。來自泰國生物多樣性經濟發展辦公室、地理信息與空間技術發展局、泰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局、清邁大學、朱拉隆功大學、瑪希隆大學、皇太后基金會、泰國鳥類保護協會、泰國環境研究所等泰方機構以及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等中方機構近50名代表參會。